劇中有幾幕戲,隱隱藏著同性戀情結。
他們逃學,終日無所事事,結黨打架,飲酒嗑藥,沒事干就去刺青,不然就去往臉上刺洞洞。再不然就到處去尋找最適合跳樓自盡的高樓大廈。
他們言行粗暴,內心卻脆弱,難以融入社會制度裡。在憤怒和怨恨中,又渴望被接受,被納入社會。
他們以喧鬧的音樂與色情媒體,甚至毒品,來填補生活中的空虛,以殘傷自己的身體,甚至以自盡來抗議對生活的不滿。
他們感覺被社會淘汰,被家庭遺棄,被學校輕蔑,唯有在一起時,他們才有種歸宿感,在吵鬧和笑罵之間,偶爾放下防衛的甲冑相互慰藉,互吐心聲。
劇中有幾幕戲,隱隱藏著同性戀情結。當兩名少年同臥一床的時候,其中一個問道﹕「我可以抱你嗎?」
另一個答道﹕「不要gay叻」。但最終還是讓他抱了。
這部《十五》除了題材敏感外,呈獻的手法也頗令人瞠目。
尤其是那一幕勃起的特寫,更是審查局爭論的焦點。
劇裡還有不少令審查局傷腦筋的戲,如其中一個少年以刀割手腕,另一個企圖吞下一個裝滿毒品的保險套,還有一個在黨派惡斗中,從對手臉上削下一片肉等。
當然也少不了那一連串琅琅上口,歌詞句句「震撼人心」的饒舌歌(rap),盡是黑社會口號和粗俗的字眼。
這部戲的吸引力來自新加坡這三個字。大家都想看看這個形象干淨,秩序井然的國家藏著的陰暗角落,更何況在這角落蹲著的是一群迷失的新生代。
幾位少年就象生活在音樂錄像和電子游戲場所裡,黨派打鬥的場面被安排得象游戲機裡的場面,幾場饒舌歌的戲也象足MTV裡常看到的音樂錄像,有趣的反射現今獅城少年生活方式難得一見的一面。
陳子謙讓貨真價實的獅城邊緣少年來演出這部極受爭論的電影,他們以親身的體驗來演出,互相謾罵,吵鬧的戲演來挺得心應手,但是一到「感情戲」時,總覺得有點不協調,可能是影片的節奏和風格,又可能是他們千篇一律的聲調,總之讓我感動不起來。
從技術方面來看,從剪輯至視覺效果,這部《十五》都拍得很有水準,但論及內容,在滿足了觀眾的視覺感官後,未能讓觀眾對這幾個迷失的少年留下多少同情心。
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我,在觀賞這部片子後,很慚愧也很遺憾地說,沒能對這幾個少年的迷失、空虛、頹廢,有什麼感覺。
是我們被五花八門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分散了注意力,還是陳子謙只要我們看他如何「刻畫」他們的故事,而不要我們「感受」他們的故事﹖
沒有明確的故事鋪陳,再加上誇張卡通化的手法,實在很難令觀眾對他們的問題嚴肅地看待。
正確的說,《十五》這部戲的吸引力來自新加坡這三個字。大家都想看看這個形象干淨,秩序井然的國家藏著的陰暗角落,更何況在這角落蹲著的是一群迷失的新生代。
個人覺得《十五》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雖不算是個傑作,但題材具挑舋性,而且無論如何,陳子謙確實是一個勇于創新,很有潛力的電影創作人,我個人很期待欣賞他以後的作品。
注:新加坡本月配合建國40年國慶舉辦新加坡電影展,并將放映《15》,詳情請見:
http://www.screensingapore.com/films.php?f=27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