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谜情》有两款海报,一款是众生相,线条拉出了好几回空间,但是这样的设计,想要网罗太多的焦点,反而涣散了焦距,我没有了感觉;第二款海报则是以男主角维格·莫天森(Viggo Mortensen)的双手交错图案为主,黑色的衬底,青铜般的肌肤色泽,以及在手指和手掌上的刺青图案,既突兀又醒目,再配上一句短短的口号:「每起罪恶,都留下一个印记(Every sin leaves a mark)。」精准有力地点出了电影的主题。
维格·莫天森曾因《黑幕谜情》入围2008奥斯卡金像奖的男主角奖,厚实又高耸的北欧发型和乡音浓重的语言谈吐全变了样,再也不是他从《魔戒》系列给人的金发英挺神采,加上他阴郁又冷酷的沈稳应对,确实给人全新的印象感觉。
《黑幕谜情》中他饰演黑道教父最信赖的助手尼可莱,少爷办事不牢靠,经常得靠他搞定大小事,而他也从不居功地说自己只是个司机。他的人生看似低调,但要办起事来却常给人惊悚刺激,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理发店中被小混混杀害的黑道份子,尸体已经冻入冰柜,他却能要求店家给他一台吹风机,用热风解冻,取出他胸口的钱包,钱可以发分,证件可以销毁,他的冷静有着让人汗毛直竖的威力。
接下来,他则是把尸体的手指一节一节地剪断,没有了指纹,死者的身份就很难查出来了,维格每剪断一节手指,你就可以听见观影同伴传来的骚动与惊呼声,是的,有点恶心,也有点残忍。
这就是大卫·柯能堡要玩的器官游戏吗?如果真的只有如此,《黑幕谜情》还值得我们花这么多篇幅来讨论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要被断裂的手指给骗了,手指是有学问,但不在死者身上,而是在尼可莱的指背上。柯能堡想要玩的游戏不是手指,而是刺青,手指只像道具,提供了刺青可以发挥的影像论述空间。
台湾电影《刺青》的导演周美玲曾经说男人刺青是为了彰显力量;女人刺青则是要标识爱情。用她的观点来解释《黑幕谜情》的黑道刺青文化其实就已提供了简捷有力的注解。
黑道透过刺青来记录自己的勇气与成绩,黑道亦以特殊的刺青来标记是否已经接纳帮派成员的识别符号,就算尼可莱已经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也同样得全身赤裸地接受帮派审视,通过考核,才会授予终极刺青。这一场纯属男人间的对话场景,堪称是全片精髓:审视的人,个个衣冠楚楚,你并不清楚他们身上有多少刺青,背负着多少冤仇血债;被审视的人,则需精赤全裸,毫无遮掩地公开自己的私密,威权下的人生阶级与权力尊卑,就此判然。
然而就算拥有了相同的刺青,算是同门师兄弟,照样有私心,照样会内斗,刺青只算是个晋身阶,尔虞我诈的生命交易继续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来搬演。尼可莱很快就在俄罗斯浴室中遭到出卖,刺青不是认同,而是松懈他的心防,就在他一丝不挂享受着蒸气浴时,敌对杀手也找上门来,尼可莱被迫赤手空拳肉身迎战,刀痕过处,明显比起穿衣迎战多了一点彷佛身破血淋的痛楚,而他身上的刺青也就彷如在鼓噪跳闪的恶魔精灵,有着火拚的力道,同样也有着魔幻的光影,柯能堡的器官游戏就在维格·莫天森的刺青和全裸胴体上达到恐怖的冷艳美感。
《黑幕谜情》其实也是忠诚与背叛的「同志」电影,黑帮少爷非得亲眼看到尼可莱强暴女子,证明他并非只爱男人的同志,才愿意视他如兄弟;但是即使已经成为黑帮同志,裸裎相见的坦诚时刻,却也才是背叛交易的开场,看似泾渭分明的情义符号,却可能随时有因人而异的注解方式,刺青只是表象符号,永远不是情义真谛,《黑幕谜情》对忠诚与背叛的解读,让人对海报上那双刺青满布的手掌,不禁又多了几回沈思。
马会失蹄,名导演也会失手,写评论文字,只能就事论事喽。
面对知名大导演,人们通常心中就会浮现三分意敬意,仰之弥高,对于偶而出现的一些问号,也许就轻轻放过,不多评论。
加拿大名导演大卫·柯伦堡(David Cronenberg)以既冷又怪闻名,坎城影展早就肯定他的艺术风格,所以推他出任金棕榈奖竞赛的评审团主席。但是名气再响亮,也不保证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也不保证就不会出现败笔,他的新作《黑幕谜情》(Eastern Promises)其实严肃考验着影评人的笔。
《黑幕谜情》开场的前两场戏都很惊悚,一是理发店老板对黑道客户的割喉命案,一是神思恍惚的十四岁少女塔提安娜到杂货店求援,她已临盆在即,却急性出血,紧急手术后保住胎儿,自己却往生了。产科护士安娜(由娜欧密·华兹 Naomi Watts饰演)在她的手提袋中发现了一本俄文日记,因此想要替她找到家人,好把婴儿送回去。
那本日记是《黑幕谜情》的关键证物,因为全片描写的就是英国伦敦的俄国移民血泪,塔提安娜在日记中用俄文写着:「我的名字叫做塔提安娜,我的父亲死于村里的矿坑中,人死时,也就埋了,我们都在葬在那儿,葬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这就是我离开家乡的原因,我要去寻找更好的人生…」但是她来到伦敦,却被黑社会当做妓女,她不从,因而被教父的儿子基瑞尔毒打,最后更被教父赛扬强暴而怀孕,追寻更好人生的梦想成为噩梦人生的开始。
护士安娜同样是俄国移民后裔,但是她已不识母语,更读不懂祖国文字,拿到俄文日记,有如一本天书,只能靠着曾与KGB合作过的舅舅史蒂芬替她翻译,但是史蒂芬很罗嗦,嫌本嫌西的,安娜干脆就凭着仅有的一点线索,找上了知名的俄罗斯餐厅,请和蔼可亲的老板赛扬帮忙翻译,浑然不知此举无异就是把线索捧着送上门,「请鬼捉药单」,不但会毁了线索,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曹植的七步诗里慨叹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亲不视,故乡人」是被过度包装的形容词,自家人欺负自家人其实正是人类的劣根性,《黑幕谜情》中的恩怨情仇就只锁定俄罗斯移民社区做文章,赛扬表面上是以美食和欢笑服务众生,实际上却是无恶不作的教父,但是隐藏在电影剧情背后的文化迷航才是科伦堡点出的主题。
俄国人看不懂俄文,惨不惨?不会说俄语,惨不惨?那本俄文日记有着说不完的青春恐惧与愤怒,但是安娜急着找人解读俄文日记所带来的后续灾难,却是俄国后裔与祖国文化完全断裂丶无知与茫然的结果。塔提安娜是任强梁剥削的俄国女郎,她慕名来到英国,却失去了一切;已经在幸福国度安身立命的安娜,却也同样因为无知,险些赔上更多的人命与灾难。
塔提安娜的悲剧是鲜明的表面事件,安娜的无奈则是隐形的底层事件,两位俄裔女郎以不同的生命际遇交会一则俄国人花果飘零的悲鸣曲。
电影的结局是安娜终于得能收养塔提安娜的女儿,让她的遗愿得能在女儿身上实践,偏偏这时银幕上却再度出现了塔提安娜写在日记上的自白:「我的名字叫做塔提安娜,我的父亲死于村里的矿坑中,人死时,也就埋了,我们都在葬在那儿,葬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这就是我离开家乡的原因,我要去寻找更好的人生…」
已经够清楚明白的剧情,却一定要再补上这么一段伤心当事者的旁白,为什么呢?是嫌前面说的还不够吗?还是意犹未尽,想要再留来个回马枪吗?对我而言,这段旁白就是蛇足,就是多此一举,出自大学生的习作,情有可原,出自大导演的手笔,我的眉头可就紧紧纠集在一起了。
本文全文《黑幕谜情:刺青同志情》,原载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4/post-931.html;《黑幕谜情:悲伤俄罗斯》,原载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4/post-930.html
Reader's Comments
how is your day i saw your profile today on https://www.fridae.asia/ i like your profile please try to contact me back for something important here is my email sophiasaabiraa11@gmail.com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