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记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 Aug 2008

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

我们当然可以套用「是XX的XX」这样的表达模式,用来状述好多的人类社会的人和物。

电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我的个人生活平淡,不够波澜起伏情天恨海用来八卦,还是回到电影小世界中,说道说道吧。

比如有一部先是老美流行了好久的舞台制作,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多年的音乐喜剧《芝加哥》,后来呢,是请来当年最火明星担纲的洛杉矶好莱坞制作的歌舞电影,横扫全球票房市场。

结果呢,这部表明是发生在芝加哥的电影,外景拍摄和室内摄制,居然都是在有北方好莱坞之誉的加拿大多伦多完成的。

看看吧,这样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在纽约的舞台上,模拟「不是芝加哥的《芝加哥》」街景,这还算是叫做情有可原,毕竟大盒子的剧场,套上小盒子的舞台,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不能说非要跑到芝加哥演芝加哥才名符其实。

但电影不同,电影有可以Be There的条件和设备,仰仗财大气粗的洛杉矶电影大亨,也依赖在全球化旗帜下,贩卖的老美私货,现在的电影制作预算,动不动就是上亿美元的投资,完全可以指派外景队飞来飞去,可以说是万事万物都可以做到原汁原味百分百地道,还原复原旧时代也好,旧繁华也好,处处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哦,你给我说说,地球哪个角落,没有电影的痕迹?

芝加哥又不是拍「反华」电影《西藏七年》中的西藏,外景队拿不到中人民共和国的入境签证,只好跑到南美的安第斯雪山,拍拍外景,冒充一把俺们的青藏高原,芝加哥是老美自己的前院后院,外景队抬脚就走,干嘛要用多伦多的街景,来制作不是芝加哥的《芝加哥》?

再来八卦一个人物的「不是XX的XX」。

说的是我们的香港同志,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关锦鹏,高调也好,低调也好,他已经用他自己的方式「出柜」,甚至因为他自己的同志身份,生为同志,身为同志,专门为此,拍了一部非常有水准,相当有思想水平的学术电影,《男生女相》,眼界之阔,境界之高,素材之丰富扎实,思考见解之独到深刻,我不能笼统称之为所谓的记录电影,只好不揣冒昧地发明创造地使了一个新词「学术电影」。

我个人是喜欢得不得了,对我个人的成长,启发良多,有同志人生启蒙的重大意义。他这部学术电影,其实跟什么男跟男上床做爱做性女跟女相亲相爱,已经没有多少直截了当的关系,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论述,围绕性和性别,关于父权男权,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女女关系,男男关系,台上台下,戏子和观众,明星和Fans,都在映射着我们的同志身份,我们的同志文化。

他这部学术电影中的那些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元素,如同我们日日进食的中餐饮食,我们司空见惯,我们见怪不怪,我们习以为常,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真的需要关锦鹏这样的人物角色,站得高,望得远,尤其是,被异性恋一统天下的迷雾云山雾罩的同志情欲,同志情愫,我们需要关锦鹏这样的智者和专家,一针见血地解剖剖析,镜头背后的隐含,现像背后的事实。

洋人的同志革命家,同志理论家,当然也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同志著述,创建了不少同志解放同志革命的理论。但再高明再深刻的同志研究同志论述,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我们自己的华人同志关锦鹏,用他的镜头,在他这部学术电影中,表达得那么贴心贴肉,是一种深入到骨髓中去了的感悟和启迪,我非常感谢他。

但我想套用在他身上的表达模式「不是XX的XX」却是,因为他的电影作品,非常细致温情的女性角度,塑造了那么多动人心弦的女性角色,《长恨歌》,《画魂》,《红玫瑰与白玫瑰》(1994),《阮玲玉》(1992),《人在纽约》(1989),《胭脂扣》(1987),以至于关锦鹏在不少影评中,被人称为「不是女性的女性导演」。

不过,我今天在「如歌」专栏谈的这部「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却还不是咱们的关大导演的任何作品,而是跟不是芝加哥的《芝加哥》很相似的好莱坞制作歌舞片《Hairspray》(译名:《发胶》)。

我可以指天发誓地作证,看完这部1小时57分钟的电影,靓仔帅哥嘛,还是有点,白帅哥,黑靓仔,都不少,蹦蹦跳跳,说说唱唱,那叫一个养眼的养眼,养耳的养耳,但分分钟,俺可是没见到任何事关同志迹象的蛛丝马迹,哪怕是喜剧中时常玩弄的误会呀,歪打正着啦之类的,拿男男肌肤相亲之类暗度陈仓贩卖私货的花招都?拥茫?ㄆ?际悄谢杜???br />
说它不是同志片,真是实打实地没有冤枉它。
那么,「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它的同志元素,它的同志特色,又是在哪儿呢?

当然,这部电影最先想到的同志相关的元素,就是歌舞片过气大明星约翰·特拉沃尔塔在片中的男扮女装。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大亨的聪明过人之处,商业投资,商业制作,商业发行,倒不是说不管不顾社会责任或什么政治抱负,只不过,再好的主意,再政治正确的理念,也得有个好的包装和营销手段,才推销得出去。

咱们的歌舞片过气明星,辛辛苦苦每天要花上长达四个小时穿「脂肪」衣和化女妆,就是这样一个商业考虑,玩转的一个商业花招,还真的吸引了不少老少Fans,西谚有云:好奇心杀死猫,俺们黑人兄弟埃迪·墨菲身材健硕,玩过几回的「男扮肥妇」的游戏,何况是个曾经玉树临风的大帅哥约翰·特拉沃尔塔?你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奇心,看看他怎么摇身一变,成重量级别的大妈?哈哈,只要你的好奇心一被挑起,你掏腰包,你买电影票,电影大亨的商业目的就达到了。

而我说的「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跟这个商业花招,倒是关系不大,他是男演员,「演」的是大妈,又不是咱们的易装姐妹,不是同志角色呀。

又来了又来了,我口中的所谓同志片,同志元素,同志主题,无非就是同志革命同志运动年年讲月月讲的「反歧视」啦。

所以,这部电影的好莱坞导演亚当·山克曼接受采访,首先强调的他想要表达的,就是「让更多身材苗条的人接受超重人群」。

身为同志,你可曾意识到,超重人群所遭遇遭受的「歧视」?

而贯穿始终的同志元素「反歧视」,在这部「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还涉及了人类社会中对其它「少数,小众,弱势」的歧视。

比如白人对黑人的肤色歧视。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1962年,美国的巴尔的摩,时间和空间,都离我们都不遥远,却见识了连电视节目都不能黑白肤色混淆在一起表演的歧视现实。

比如中产阶级对蓝领阶层的歧视。做洗衣妇的妈,和开杂货店的爸,养出来的胖女孩,和电视台经理的妈,宠爱着的金发碧眼的骨感女孩,她们的社会资源,她们的个人成长,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么?她们拥有同样的人生展示的平台么?

「不是同志片的同志片」,同志是什么?同志这个社会身份的坚硬内核,真的不是你和哪个性别的人上床的那一个,而是你在异性恋一统天下的人类社会中,你与生俱来的,伴随终身的,你的「少数,小众,弱势」身份定位。主动的自我认同也好,被迫的强行归类也好,你逃不掉的,你隐藏不了的,你肤色白,你中产,你小资,你美貌,你性感,你占尽了社会资源,可你还是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一不留神地就「沦」为「少数,小众,弱势」。

同志片又是什么?

在我眼中,所有为「少数,小众,弱势」张目的电影,喜剧也好,拿这些「少数,小众,弱势」开涮也好,笑声中我们领悟到主流霸权的荒唐无稽的可笑,就都和我们同性恋者有志一同,就都可以被我们划归为同志片。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Social

请选择新闻及专栏版本

精选个人档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赞好

合作伙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