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最有名的一句話是「認識你自己。」要做到這一點沒那麼簡單。但他自己倒是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他有一次在狹長的巷子裡遇到長相秀美的色諾芬,用手杖攔住後者的去路:「哪裡可以學會成為善和美的人?」色諾芬語塞,蘇格拉底便順勢說道:「那麼跟著我學吧。」後來,色諾芬也成了大哲學家。
這種事情在西方社會的源頭古希腊並不奇怪。當時希腊並不以男性間的曖昧關係為恥,相反,成年男人和男童的關係反而還能傳為美談。因為普遍的意識形態認為,對女人的愛容易流於肉慾,而男性間的愛是基於美德和敬仰之心的。所以我們能在今天的博物館裡一眼就認出古希腊風格的塑像,「擲鐵餅者」、「大衛王」這些藝術珍品無不在展示:運動是健康的,肌肉是抽象「美」的像徵。男性的肉身主要承載了向人們展示「美」的社會功能,因此,對身體的慾望被掩蓋在追求「美」的合法性之下,在這個意義上,希腊人和現代人非常不一樣,同性戀不但不可恥,反而是一種會被讚揚的審美活動。
不過,從肉慾的經濟學角度看,古希腊的觀點一直延續到如今。柏拉圖在《理想國》裡對此曾有非常經典的論述。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人王」來主宰,這個人應該在道德和情慾上極端自律。「這種極端的美德表明他們能夠自我控制,由此證明他們能夠當之無愧地對他人施用權力。」哲人王在飲、食、色三點上都必須嚴格控制自己,尤其是在情慾上,因為這是除飲酒和美食之外唯一同時具備生產性的享樂。
這種觀點在中國也得到了回應,在避孕技術發明之前,所有生育之外的情慾都是罪惡的。高羅佩在《中國古代房內考》裡論及人們艷羨的帝王的性生活,嬪妃從來不能在皇帝帳內過夜,雲雨結束之後必須再由太監抬走,嬪妃出入寢宮的時間都有專人記載,以便核對龍子的生育時間。如果皇帝過於迷戀宮闈之事,有的太監便會拿出祖訓相諫。皇帝常常不勝其煩。
在勞動生產量主要靠人口提高的時代,同性戀顯然是沒有任何經濟意義的。這幾乎成了同性戀在西方社會中的原罪之一。另一項原罪在於:因為同性戀中通常有一方放棄男子氣概而表現得較像女子,這種行為在男權社會中通常意味著對社會秩序的背叛和自甘墮落。對男同性戀的輕蔑由此而來。恩格斯曾經在著作中寫道:「任何對性的控制和規定都來自社會政治統治的需要,所以,這些規定總是試圖把性愛問題歸結為社會政治問題。」很顯然,生殖的經濟含義和男權社會的秩序是同性戀長期被邊緣化和歧視的根源。
對於喪失男子氣概的恐懼也常見於同性戀運動員身上。他們通常在生活中隱瞞自己的性取向,並希望通過激烈的運動展現男子氣概。很多男同性戀者都具有發達的肌肉和很強的運動能力,他們認為,這樣能讓人不對他們的性取向起疑心。女同性戀者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她們只需要壓抑自己的表現,不要太招搖即可。
從事集體項目的同性戀運動員通常要比單人項目的同性戀運動員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許多球隊的更衣室文化是一種純陽剛的氣氛,同性戀者會被立刻當成「娘娘腔」而遭到驅逐。同時,對於朝夕相處的隊友說謊也會增加運動員內心的愧疚感,並且總會擔心朋友有一天會變成敵人。這些運動員通常不習慣與隊友在比賽後去泡吧,而轉而尋求更多的個人空間──因為這種空間必須是秘密的。很可能,足球、籃球、橄欖球的同性戀運動員是這種恐懼焦慮症的主要症候群。因為他們活在隊友中間,在謊言和偽裝下身心俱疲。
我們已經無法回到古希腊時代,如今「美」的社會意義太過複雜,已經不是一個健美的身體能夠承載的了。在向現代社會演化的漫長過程中,每個人的性取向選擇都被打上了過深的社會烙印。同性戀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幸好如今的時代提倡多元化和個人自由,性取向選擇在社會對個人權利足夠的尊重下,有希望帶來新一個維度的審美體驗──不是唯一的,但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出櫃運動員
文字:何小康
John Amaechi
約翰·阿米奇
出生於1970年11月26日,英格蘭人,曾效力於NBA騎士、魔術和爵士隊。2007年2月退役後,阿米奇在ESPN的《線外》欄目和自傳《中間人》中披露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也成為 NBA球員中首位公開「出櫃」的球員。他現在的身份是英國電視五台和BBC的解說嘉賓,還經營著一家諮詢公司和一個基金會。他還是美國心理協會和英國心理協會會員,正在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
「NBA的更衣室裡,球員們亮出自己健美的身軀,吹噓自己的性能力。在鏡子前,他們用的香水和髮膠要以桶來計。他們試穿各自10000美金的西裝,羨慕別人的戒指和項鏈。這種強烈的同志之情在他們看來非常自然。環顧四周,我真的忍不住地對自己笑,我竟是那個Gay。」
Gregory Louganis
喬治·洛加尼斯
出生於1960年1月29日,美國跳水名將。3次參加奧運會,拿到4枚金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他退役並轉型成演員。1993年,他在舞台劇中扮演了一名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戀。一年後,他在紐約舉行的同性戀運動會上出櫃,隨後的1995年,他又在回憶錄中承認自己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現在,他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馬里布市。
「我一點都不後悔,家人和朋友與我關係很好。我只是沒有在媒體面前說出我的性取向而已。這是我的原則。我在簽售自傳時,很多人跑來說,『我是集體項目的運動員,我想出櫃,但我不確定我能否這麼做。』我回應『除非你是邁克爾·喬丹,不然你必須要爭取全隊的支持。如果全隊的焦點都轉移到這個同性戀球員身上,那麼你在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Martina Navratilova
瑪蒂娜·納芙拉蒂諾娃
出生於1956年10月18日,網壇傳奇人物。18次獲得大滿貫單打冠軍,31次獲得女雙冠軍,另有10次混雙冠軍入賬,2006年退役。1981年,納芙拉蒂諾娃入籍美國後,正式公佈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1985年,她與人合著了自傳《真我本性》,隨後接連推出三本偵探小說。除此以外,她還積極投身慈善事業,為同性戀、貧困兒童和動物爭取更多的權利。2010年,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結束治療後,她竟然攀上了非洲第一峰乞力馬扎羅。
「人們總是問我,『現在你已經出櫃了,還能再做些什麼?』我的回答是,『鼓勵其他人勇敢地出櫃。』並且作為我們這個團體裡一名活躍且有能力的成員,我要幫助他們做出積極的改變,最終為我們所有人爭取到公平和平等的機會。」」
Gareth Thomas
加里斯·托馬斯
出生於1974年7月25日,現役英式橄欖球運動員,威爾士國家隊隊長。公認的硬漢,鼻子曾斷過五次,肩膀骨折兩次,八顆牙齒已經不知所蹤。2002年和女友吉瑪結婚。2009年12 月18日,托馬斯通過《每日郵報》公佈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成為所有主流集體運動的現役職業運動員中,唯一站出來坦承自己是同性戀的人。
「感覺就好像聖誕節一早醒來,看見了聖誕老人。面前的路變寬了,人也一下子年輕了。以前我顧慮太多。現在我終於明白,上帝並沒有懲罰我。我希望幫助迷茫的孩子們,我希望成為同性戀偶像。一個年輕人告訴我,他幾年前放棄了橄欖球,因為他是『同志』,但是我的故事鼓舞了他,他重新回到了球場。這給我帶來的幸福感,甚至超過了做國家隊隊長。」
本文原載:《體育畫報 Sports Illustrated》2011年第02期總第119期1月21日版之封面特別報導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