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連續發生青少年同志自殺事件,美國專欄作家Dan Savage發起了It Gets Better運動,許多人自動自發錄製影片給予遭受性別霸凌的青少年同志鼓勵,告訴他們「事情變得更好」。這股風潮傳到世界各地,包括我也拍攝了台灣版It Gets Better影片。然而,很遺憾的是,在這個運動發起滿一年的時候,傳來一則悲傷的消息:曾經錄製影片的十四歲少年Jamey因為霸凌而結束自己的生命。
事情沒有變得更好,這是一個警訊,我們還得做更多!美國總統歐巴馬以及白宮員工去年同樣也錄製了It Gets Better影片,但是他們的位置給予他們更重的責任,而在反霸凌的措施上顯然他們做得不夠。歐巴馬說:「現在我們一定要消除一個迷思:霸凌只是一個成長必經的儀式,是不可避免的。它並不是不可避免。我們有義務要確保校園對每一個孩子都安全。」歐巴馬沒有盡到義務。
往回看台灣,1998年促成同志諮詢熱線成立是一則青少年同志自殺新聞,2000年促使《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是國中生葉永鋕於學校廁所意外過世的事件,而去年之所以屏東會舉行同志遊行,也是兩位女學生在民宿燒炭自殺。事情有變好嗎?我得到Jamey的不幸消息,是在高雄同志遊行的前夕,同志們即將熱鬧上街。或許對一些年輕朋友來說,所處環境相較於前輩們的確已經友善許多,但是一則則新聞都在提醒我們,尚有許多青少年同志還被霸凌逼著活在生死關頭,我們的政府在哪裡?
目前政府在面對性別霸凌上,還是停留在設立反霸凌申訴專線、建立通報系統的思維。這些事後的處置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落實多元性別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學會尊重。前陣子同志教育在中小學實施引發了紛紛擾擾的爭議,最後教育部面對保守團體讓步了。在這個悲傷訊息傳來的時刻,我們要再次呼籲當局,要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不要鬆懈,才能挽救那些年輕生命,同時也要提醒基督宗教的各教派,不要再縱容真愛聯盟這類教內極端分子,想想耶穌基督將如何看待那些生命的逝去。
(本文作者是臺灣綠黨中執委)
本文原載:苦勞網2011-09-26發表;責任主編:張心華
《我想你要走了》――紀念鷺江國中楊同學
演唱:張懸(2011年台灣彩虹大使)
詞曲:張懸
2011同志大遊行之際,蘆洲鷺江國中楊同學選擇跳樓結束生命,楊姓男同學疑似無法忍受性別特質長期遭到嘲笑,選擇跳樓結束生命,遺書上面寫著:「即使消失會讓大家傷心,卻是短暫的,一定很快就被遺忘,因為這是人性。」
不,我們不會忘記你的。今天2011/11/05我們來到鷺江國中的校門口,大家從各地而來,有的人事先約好,有的人獨自來到現場哀弔。
楊同學,你知道嗎?我們真的很難過;難過的是在我們遊行的那一天,參加遊行的人們似乎能夠抓到一絲進步,認為我們又寫下了一年的歷史;但當天晚上你的新聞出來彷彿在我們身上插了根針:「我們做得還不夠。」
至少在學校環境當中,還是因為你女性化的特質,常和女伴玩在一起,而遭受許多同學歧視和嘲弄。友善台灣聯盟在文宣上寫著:「我們都曾跟他一樣,害怕自己的性別氣質(娘娘腔、男人婆)不合規定,總想隱藏起自身內在原有的風采,深怕一個不小心詛罵、羞辱、暴力全面而來。我們有的人靠努力念書獲得好成績而存活下來、有的成為了班上開心果總相信伸手不打笑臉人、有人文文靜靜當個隱形人深怕有人多看一眼而破功,但我們都是活過來的幸運兒,男孩沒有我們那麼幸運。」
是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更讓我們這些活過來的人今天如此的傷痛。
楊同學,或許你並不想在歷史上留名(或是你以為歷史會忽視你),但是「消失的不只是你,還有17年前北一女那對女同志,還有13年前宜蘭某專科的男同志,還有那11年前倒在廁所的男孩葉永誌,還有去年12月屏東那對女同志,還有......」
這麼多年過去了,性別平等教育喊了好多年,憾事仍然發生;今年的性別平等教材在討論要不要加入「同志議題」,卻被許多保守宗教團體(珍愛聯盟、輔大神學院、靈糧堂等反對),友善台灣聯盟:「反挫的力量一直存在,鴕鳥心態般的教育部移除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的『了解自己性取向』,剝奪了男孩女孩了解自己的權力與欲望。」
張懸的歌裡說「故事都說完了」,但我們都知道性別平等的故事還沒說完,也希望「你會快樂」,而我們會繼續為性別平等努力,但願你(楊同學)真的是台灣最後一個因為性別氣質而犧牲的人。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