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更多的同志,不跳樓,不跳海,而去跳飛機,逃到另一個國家去,做一個沒人認識的同志。
我真的不知道。
原因是:我不是醫學或心理專家,在這個話題上沒有任何的研究。在這個話題的研究成果太多了,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多得可以是兩個完全的極端。
你要相信怎麼樣的「研究報告」,就在於你了。
是先天的因素?是后天的因素?任何的一個選擇都有一大堆的「研究報告」作后盾。
我只能告訴你我的經驗:我見過太多躲在婚姻后,假裝自己不是同志,而又常常出來「混」的同志。
同志三溫暖裡就有一大堆。發泄欲望后,乖乖得回家當一個好丈夫,好爸爸。長年累月的當兩面人。
我也見過在宗教的感召下,改變了自己的性取向(至少,在是當事人如此認定),開開心心的結了婚,是否再出來「混」(或是不吃窩邊草式的到曼谷去),那就在我認知范圍以外了。
我見過不能接受自己是同志,而躲在深山裡,清心寡欲地「放下」了這不能接受的欲望。
甚至,看過為了改變,而跳樓,冀望來生自己再也不是同志。
看過更多的同志,不跳樓,不跳海,而去跳飛機,逃到另一個國家去,做一個沒人認識的同志。
「我可以不當同志嗎?」我想,這個話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承受得了當一個同志的壓力嗎?壓力才是造成大多同志自我認同的障礙。
就好像你在吃面條的大陸東北還老是天天吃飯,人們會覺得怎麼這個吃飯的人那麼的怪,還會人前人后說一些難聽的話。作為一個「吃飯人」,你可以承受得了這些「吃面人」的壓力嗎?
「我可以不當同志嗎?」我想,這個話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承受得了當一個同志的壓力嗎?壓力才是造成大多同志自我認同的障礙。
讓你的感覺告訴你,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讓自己的感覺說出它要什麼,然后,誠實的面對這種感覺。
假如這種感覺是真的,你可以選擇以上列舉的各種做法,逃避這種感覺。我想,沒有人有權力批評你,因為這是你的生命,這是你對生命的選擇,然后你要承受這一選擇的后果。
假如這樣的選擇真的可以讓你選擇當一個同志更開心的話,你就去吧。
讀到這裡時,相信馬上會有人會跳了出來說:「那受傷害的太太孩子又當何論?」
是啊,我想,這是你要好好考慮考慮的問題:「那受傷害的靈魂,你承受得了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故事的人很肯定故事的真實性:一個年輕人在黑漆漆的三溫暖和另一個人劇戰后,才發現這是自己的父親。
聽過很多太太帶了孩子,狠狠的離開自己很「好人」的丈夫,然后你好奇的問她為了什麼,她卻又欲言又止,卻因此而恨上一輩子。
這,就是當你想「脫身」不當同志時需要想想的。
這是不當同志的「重」。你,承受得了嗎?
讀者回應
很幸运!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