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記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23 Aug 2009

親子關係──雞同鴨講

「我們依照異性戀的方式去撫養小孩,為什麼最後他/她會變成一個同志?我們常常過不去這一關。因為找不到原因,最後只有自責;一定就是我的錯,可是又不知錯在哪裡?」一位同志的媽媽說。

最近重看張艾嘉主演的電影《海南雞飯》,發覺以飲食來描繪家庭的親子關係,尤其是當小孩是同志時,那種感覺就像是電影中的創新菜色「海南鴨飯」的突兀,似乎是對傳統的「海南雞飯」的挑戰與顛覆。

不過,《海南雞飯》值得討論之處,在於電影觸及到家庭議題,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小孩是同志時,那就是一整個家庭的難題了。

對於多數人而言,家也許是一個安全而溫暖的避風港,但對青少年同志來說,由於懼怕同志身份暴露,家反而可能是一個需要隱藏自己而充滿壓力的場所。即使在外偶有同志同儕的支持與互動,一旦回到家裡卻反而不能放鬆。

也正因為如此,有些青少年同志只好選擇漸漸與家人疏離,甚至離家出走。就像電影,3個同志兒子紛紛離母親而去。

青少年同志要不要跟父母出櫃,往往有兩個考量。一是父母對於同性戀的負面態度,害怕出櫃之後,父母可能會限制小孩行動、強制治療、帶來心理與身體暴力、不給生活費等等,因而認為沒有必要承擔此種出櫃的風險。另一個怕父母傷心,認為沒有把小孩教好,擔心小孩受到社會歧視、對小孩傳宗接代希望落空,因此不希望父母承繼污名,承擔出櫃的壓力,電影中的單親媽媽珍就說,她的生命除了自己開的餐廳外,就是三個兒子。

「孩子本身都要經過好多年的時間才確定他的性別認同,那爸爸媽媽要怎麼辦?求神問卜、燒香,我們也去找治療師,政府也沒有一個單位可以給一些多的資訊,我們也是暗中摸索。」又一位同志的媽媽說。

小孩與父母面對同志議題時,有時候就像是雞同鴨講,如此更符合電影的主題,雞飯與鴨飯的競賽,剛開始媽媽還不願嘗試鴨飯,在比賽結束後媽媽終究還是嘗試了,由同志兒子親手做的鴨飯,雖然獲得冠軍,但她覺得是兒子贏了。

我覺得電影往往可以帶出議題,幸好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4年前開始舉辦同志親人座談,開創一個私密空間邀請有同志子女、對同志有疑問、希望多瞭解的爸爸媽媽們,它要幫助的不只是同志小孩,更是同志的父母。她們成立櫃父母下午茶,邀請爸爸媽媽們每兩個月聚一次,彼此談談心裡的事情,每位父母的背後,都是一個個不同樣貌的家庭。

常有一些衛道人士覺得,如果讓同志領養小孩,會不會養出同志?如果那些人不覺得同志有啥不對,就不會這樣發問。但事實是,絕大多數的同志都是在異性戀家庭成長的,那究竟是誰出了問題,感覺有點雞同鴨講。


本文原載洪文龍網誌「一道彩虹經濟」,2008-12-12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Social


請選擇新聞及專欄版本

精選個人檔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讚好

合作夥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