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04-10
香港《明報週刋》慶祝出版二千期,炮製了盛大的回顧特輯。其中選出十一個最難忘人物,細讀令人啼笑皆非──比較恰當的標題,恐怕是「最難忘的死亡」。
|
|
2007-03-27
直到《瑪麗皇后》(Marie Antoinette)片尾打出演員字幕,我的一位朋友才驚覺瑪莉安菲芙(Marianne Faithfull)有份演出,急發電郵詢問各路英雄她究竟藏身何處。
|
|
2007-03-13
三十多年前的舞台劇,醞釀重演居然成為熱炒的國際新聞,這都因為演哈利波特那個男生擔任的角色,戲份有赤裸裸的必要。
|
|
2007-02-27
我不但覺得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最適合搬運《追憶逝水年華》上銀幕,也深信他能夠把曹雪芹的世界拍得有紋有路。
|
|
2007-02-13
在美好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這位任性的英國導演確實教人另眼相看,尤其是已經伸展gaydar吸收資訊的同志。請不要忘記,當時搞同性戀最嚴重的後果不是患愛滋,而是遭人敲詐。
|
|
2007-01-30
由六個英文字母串成的兩個押韻字,是「男同志刊物」的簡寫,香港靈活的中文字幕譯作極富當地色彩的「雄風」。
|
|
2007-01-16
終於讀了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也終於明白了有些人對史丹(Gertrude Stein)的反感。
|
|
2007-01-02
除了《我們的巴黎》,韋特(Edmund White)還寫過一本《漫步者》(The Flaneur),二零零一年出版,是他搬回去美國後的巴黎地誌。
|
|
2006-12-19
同類的舊書店當然不只它一家──這「舊」不是翻閱過的二手,是無人問津的倉底貨,付梓後沒有受到廣泛的擁抱,清倉時棄之可惜,割價東山再起。
|
|
2006-12-05
在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原始構思中,《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是兩個男人的交際舞。
|
|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合作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