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接納孩子是同志,也真的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但為了怕造成聊天的尷尬或冷場,連到鄰居家串門子話家常對我都成為一種負擔……
我讀大學的兒子是個同性戀,偶爾,他也會帶他的同志朋友到家裡來玩,當看到我們母子間百無禁忌的談話時,這些年輕人就會以滿是羨慕的口吻說:「方媽媽,妳真的好好喔!要是我爸媽也像妳一樣開明就好了。」
看著這些孩子稚氣又充滿期待的神情,我只是笑笑不回答,但是我的內心其實很想告訴他們:「孩子,當你的爸媽為你們打開一扇自由的窗戶時,其實也正是把他們自己關進另一個封閉的大門裡。」
【開始夢想幻滅】 聊天話題 孩子變禁忌
從孩子上大學開始,我們夫妻也漸漸有了浪漫愛情「幻想症」,看偶像劇的時候,我們會猜想兒子幾年級會交女朋友?他又會喜歡哪種類型的女孩子?看社會新聞的時候,我們又轉而擔心他會不會有網路一夜情,或是假借住宿之名而和女孩同居?等到孩子告訴我們他是同志後,不但幻想隨之破滅,漸漸連老朋友都變得生疏了。
同志朋友或許會說,現在不婚族那麼多,就算是異性戀也不見得會結婚啊!何況婆媳處不好或是夫妻離婚都是常見的煩人問題,所以孩子是同志未必不好啊!
只是你們或許沒有想到,盼望兒女成家並不單單只是一種渴望,那幾乎是每個母親和朋友之間最常談到的話題了,尤其是親友間的聚會,大概談話的重點都圍繞在「某人的孩子要結婚了」「某某某終於要抱孫子,當阿公(阿嬤)了」,面對這種對話,只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同志,我們似乎就被孤立而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我們可以接納孩子是同志,也真的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但這樣仍舊改變不了大眾不了解同性戀的事實,因此,就算我很坦然地告訴別人「我的孩子是同志」,大家除了訝異外,大概也因為毫無共鳴、沒有興趣而接不上任何話吧!為了怕造成聊天的尷尬或冷場,連到鄰居家串門子話家常都成為一種負擔,更不要說是和老朋友的聚會了,漸漸地,我似乎就變成了一個孤單老人。
【父母心情誰了解】 孩子出櫃 父母就入櫃
前些日子,孩子拿了一則社會新聞給我看,內容是說一名大學生參加徵文比賽得到名次,他的得獎作品就是描述自己當年不能承認同性戀的痛苦,他並藉此在頒獎典禮上「出櫃」。這位得獎的同學還對記者說,他現在還不打算主動告訴爸媽自己是同志,如果爸媽今天看報紙知道了,「那就說吧。」
兒子要我猜這位同學的父母如果看報後,會有什麼反應?我的回答是:「應該不是被氣死,就是想去撞牆吧!」
我絕對不是排斥同性戀,但我說的也不是玩笑話,因為這位同學實在太輕忽這件事對父母造成的殺傷力了!
就像這位同學自己說的,他在國中時期就確定自己是同志,但總沒辦法向人傾吐,他甚至不敢寫出「同性戀」三個字。性向問題像針般戳著他的心口,他甚至迷惘到不清楚自己是誰。一直到上了大學,他參加一些同志團體後,他才能認同自己,不再為性傾向煩憂。但現在也只有少數交往密切的朋友知道他是同志,班上同學多半不清楚。
如果連他自己都會害怕,都要在暗中摸索、煎熬多年才能認同自己的同志身分,難道他的母親就不會害怕嗎?
在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我相信這位同學的父母不但很快就會看到新聞,而且幾乎就在同時,也立刻會接到來自各方的關懷電話,因此,這位同學可曾想過,在什麼都還搞不清楚的狀況下,他的父母卻必須同時面對「我的孩子怎麼會是同性戀?」以及「唉呀!你兒子上報了,他說他是個同志ㄟ!」這種內外交相迫的局面。
他是否想過,他的母親會有多害怕嗎?她可能會不斷地自責:「為什麼我會生下一個同志?難道是我前世造了什麼孽嗎?」而假如上有公婆,她是否還有「她生的孩子無法傳宗接代」的壓力呢?但是,她可能連害怕、自責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一連串好奇或關心的電話就會給她想去撞牆的壓力。
【說實話】 同志父母 宛如在孤島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曾以「火箭發射器」的理論來提醒父母,要家長能以歡喜、鼓勵的心態來鼓勵子女脫離家庭單飛。
當時我就在想,異性戀子女肯定是飛向一個繁華熱鬧的環境,而同志子女降落的地點雖然可能人煙稀少,但至少他們還有社團、網路可以互通聲息、相互為伴,那同志父母呢?他們既無法和親友分享兒女單飛後的生活經驗,也很難和其他同志父母培養友誼,最後,就只能過著近似無人荒島的孤單生活吧!
本文原載:《自由時報》2009年5月6日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6/today-family1.htm
附錄:讀後感
出櫃絕對不是說出『爸媽,我是同志』這幾個字就結束了。
文字 鄭智偉(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如果同志自己本身從意識到自己的同志身份後,或多或少都需要好一段時間(從幾天到好幾年)才能接納自己,而這個接納過程可能有網路、朋友、情色雜誌或友善老師等等等資源來幫助我們自己。然後,我們也渴望著交到跟我們一樣的朋友,畢竟,有著和自己相同經驗的同志總能懂我們自己多一點。
那文章作者方媽媽不就是正經歷著我們過往認同自己的那段過程?
還記得五年前在高雄辦第一場同志父母親人講座時,來了一位有著同志兒子的單親媽媽。她一來就急著問在場的教授與熱線義工們,是不是因為她選擇和前夫離婚,所以兒子沒有一個「學習的典範」才變成同志?
此時,有個男同志義工望著這位媽媽說:「我也是個媽媽養大的單親小孩,但我是同志跟我媽沒有關係~」
接著,他又說了一句:「而且我從來沒有怪我媽媽離婚~」
說完這句,那位媽媽已與說話的男義工倆倆相望同時二人淚流滿面。
沈默了一會。
講座中有一對夫妻,他們也因為他們的兒子是同志而一起來參加講座。其中那位先生也在此時開口:「孩子是同性戀跟你有沒有離婚沒關係啦~你看我們夫妻沒離婚我們小孩不也是!」
他的太太則在一旁點頭。
然後那位單親的媽媽在講座結束前,都不再責怪自己當初為何離婚。
我們總是期待父母能在我們出櫃當時用力擁抱我們,但總是忘記了,在他們有限的生命條件下,理解孩子是同志常不是他們能力所及。外在的歧視及個人對子女的不捨,再加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出櫃,總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熱線這五年來已經服務了四百多位的父母及親人,我們深感父母其實需要的是更多資源及支持。他們需要和跟他們一樣的父母聊一聊,知道其他父母的經驗。
在我們的父母親人講座及後續的櫃父母下午茶中,這些來參加的父母總是相互著問著彼此以下的問題:
是如何面對親朋好友的過度關心?如何處理不讓另一半知道孩子的事?
如何處理上一輩(阿公阿媽)對於孫子孫女婚事的壓力?
還有要知道到底要如何稱呼孩子的同性伴侶(這真是在櫃父母下午茶裡常被問的問題)
怎麼跟對方相處?兒子的另一半若沒出櫃,那不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嗎?
為什麼小孩的感情總是沒幾個月又換一任?為什麼我兒子那麼帥卻交不到男朋友?
小孩不結婚以後老的時候該怎麼辦?出門是不是去什麼轟趴?(電視都這麼報啊~)
有些父母甚至疑問著二個同性之間怎麼會有親密行為?
有的父母會問小孩以前被逼問是不是同性戀時回答他/她是雙性戀,所以這是真的嗎?
我女兒是T我知道,但她就不會替我們作父母的想想,為什麼一定要穿男裝引人注意?
為什麼台灣政府不通過同志婚姻法還有讓同志可以收養小孩?(很多父母非常支持同志婚姻法,他們覺得等同志小孩當了父母才知作父母的苦~)
還有同志大遊行為什麼每次都有人穿很少或奇裝異服(我們都得耐著性子說是盛裝打扮)
最常問的一定有為什麼小孩出櫃後都跟我們很不親,我們都算接受他的同志身份了啊?
(還有很多~~~真的!)
然後,常有的狀況是你一言我一句,你哭我笑,三個多小時就這麼過去了。
我們不知道我們幫了這些爸媽多少,但他們在離開熱線或晶晶書庫時,總是會跟我們說,來這裡多少幫助他們了解他們小孩多一點。
當然,回去之後,那本家家要念的經還是一樣難念。但,我們總希望在理解多一點、資源多一點的狀況下,真的能有一點幫助。
读者回应
不是隨便說的,我見過。也親身感受過。
而作者指的是,父母們入櫃後,同樣面對我們所面對的目光、言論。即使他們有多愛自己的孩子,有多接受自己孩子的性傾向,有多理直氣壯地同人討論,最終也是聽到其他人的閒言閒語,指手畫腳。我們是同志,是沒有選擇餘地的。他們的孩子是同志,同樣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會央及無辜的父母。
這個是社會的錯。我的媽媽的確很怕與姨媽姑姐聚餐。我不想我自己的事牽連他們(但當然事情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很想知有沒有同志父母的關愛互助組織。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