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每每一談到同志議題,就不免出槌,不僅常識欠佳,還充滿歧視(例如以前的「天譴」說)。這次親密光碟事件,更顯示政壇「恐同症」症頭著實不輕。
傳說中的光碟,「劇情」是馬英九與黑人DJ「巧克力」的親密關係。至今沒有人拿出光碟,更沒人確認劇中人的身分,但傳言卻比光碟影像更具體幾分;言者藉著影射、輕佻訕笑,暗諷馬英九果然有「斷袖之癖」,挑上黑人,並且還是因疑似「感染梅毒」而被遣返出境的「巧克力」。
於是,「同志/黑人/梅毒──性傾向、種族與疾病」的三重汙名集於一身,成為近年政壇最為「低路」的攻擊路數。即使謝長廷故做「寬厚」狀地教育大眾:「我們不要歧視同性戀啦」,「是零號又怎麼樣」,「國外也有總統出櫃的」。這種含假帶真的暗示語氣,真叫人嚇出一身冷汗。
「強迫對手出櫃」的鬥爭把戲,多年前早在台大學生會長選舉中上演過,當時影射對手是女同志並要求其公開出櫃的參選學生,最後慘遭落敗,還惹來罵名。可見,如今大學生尊重性傾向的素養,可比政治人物高明多了。
再說,個人的性傾向、情感選擇,與從政能力又有何干?如果不能理解「尊重他人的出櫃權利」,反而高唱「誠信」,以此要求政治對手坦白性傾向、交代私生活,這可真是「性向恐怖主義」。
電影《自由大道》描繪美國首位出櫃的同志議員哈維米克,為自由平等而戰,為美國人權寫下傳奇。在台灣,當性傾向、性別氣質一再成為政客互相攻擊的武器時,歷次打著彩虹旗號參選的同志候選人也還沒有當選過。直到何時,我們才能有成熟的選民與政治人物呢?
本文原載:《聯合報》2009/03/01聯合筆記版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