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记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4 Dec 2012

青春不败?台湾同志电影的「成长」

故事不是只有一种,但台湾电影大概卡在一个更现实的关卡上——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卖钱?主流商业电影里的同志意味着什么?观众看到的到底是一个类型符号还是活生生的人?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同志的婚姻权丶领养权的讨论正沸扬发生,述写同志父母丶彩虹家庭丶酷儿小孩的电影也逐渐出笼,同样「青春」,但焦点已从认同政治的辨识走向争取公民权利。

「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衬衫飘飘,阳光洒落,《蓝色大门》最末,桂纶镁青涩的口白温柔地问向那位错爱她毛头男孩,也为银幕外的观众打上一个意犹未尽的叹息。这个问句乍似为年轻同志的故事埋下可期的伏笔,孰料,十年来,台湾主流同志电影便这么在同一个问题上打转。

2002年,台湾电影仍在低谷,《蓝色大门》却以其诚恳丶清新的制作,打开了票房,捧红了演员,也挖掘了一块新鲜丶干净的土壤,正向且友善地滋养同志情愫。相较于让普罗大众不耐,作者导演式的长镜头与静景框,易智言挪用其拍摄电视广告的经验,使用短镜头丶浅焦,明亮的色彩丶舒爽的配乐完全嵌进青春电影的形式结构,大受好评。有趣的是,《蓝色大门》似乎成为一种典范,其后,台湾不少拍摄同志题材的主流商业电影便延着青春成长的路径,徘徊不前。

2004年,年仅23岁的年轻女导演陈映蓉端出《17岁的天空》,以轻快丶幽默的喜剧走向赢得票房,也为向来正经八百的同志影像增添风味。不过,虽然嗅得到台北男同圈的现实基础,全片欢闹煽情的气氛还是较接近日式BL的真空世界,角色们的社会丶家庭关系皆被架空,仅剩爱情生活。而2006年的《盛夏光年》与2008年的《渺渺》更是包着同志认同的皮,架着青春成长的骨。两片皆述说一种错落的三人关系,漫出懵懂酸楚的爱情滋味,并在暧昧与遗憾中画上句号。不过,两片在故事结构或角色设定上也普遍被批评为浅薄丶松弛丶乏力。

严格来说,这四部片在同志议题上仅有的翻搅便是不断勾动成年同志们的记忆片段——认同摸索丶单恋挫折,这些经验都还勉强可以承担,转化为成年后一笑置之的酸涩回忆;更难承受也没有被拍出来的是青春同志几乎会经验到的异样眼光丶集体霸凌丶自我检查丶忧郁自恨。四位导演并没有选择说一种比较尖锐的同志故事,例 如,CC Gay如何被讪笑与排挤,如何撑过可怖的集体生活,如何在单恋失败之余还被围殴?或者,阳刚小T如何(不)接受自己的性征,如何排解够不够man的焦虑, 如何处理和男人竞争的忧患意识?90年代开始现身的同志主体丶文学作品和性别论述都在处理这些问题,紧追在后的同志运动也仍在努力辨识台湾同志的多元样貌:老年的同志丶身障的同志丶用药的同志丶家暴的同志丶(不)想结婚的同志……故事不是只有一种,但为什么台湾电影里的同志们都停在青春期无法长大?

故事不是只有一种,但台湾电影大概卡在一个更现实的关卡上——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卖钱?

台湾电影在90年代进入寒冬,多是由作者电影独撑大局,2000年后,台湾电影还在低潮中挣扎,新一代的电影创作者与叙事方式缓慢出笼,制片与行销也各自在艰困的产业结构里寻找突围之道。因为本土制片业萎缩丶投资环境恶劣,90年代开始出现跨国合资的制片方式,《蓝色大门》便是台湾的吉光公司与法国 Pyramide Productions的跨国合作产物。澳洲性别学者马嘉兰曾专文分析,为了顾及海外市场,《蓝色大门》具有一种「泛亚洲」式的影像美学,它的策略并非以 台湾风情来吸引海外观众,反而抹去在地性来促成意义的流动可能,故事所发生的场景是个类似于任何一个亚洲现代化都市的地方,让各地观众可以投射与想像。此外,暧昧且不基进的同志叙事也能确保观众的接受度,孟克柔的暗恋出柜抓住了同志的记忆,张士豪的纯情青涩则掳获了非同志观众的心。



相较之下,《17岁的天空》则是以小兵立大功之姿拿下当年台湾电影卖座亚军,是几年来难得靠戏院票房就足以回本的国片,更成功卖出海外版权。《17岁的天空》为三和娱乐之创业作品,透过资本评估与观众考量,三和娱乐创业之初便设定了拍摄小成本类型片的目标,甚至明确直指同志丶儿童丶恐怖三种类型。确定制作《17岁的天空》后,制片人诉诸市场丶精算成本,有效掌控进度和预算,完全以观众和行销为导向,也成功地让一部同志喜剧成为拯救国片票房的救星。简言之,低迷的产业活动召唤了《蓝色大门》丶《17岁的天空》这样具有弹性丶定位明确并可预期回收成本的小品,它们的成功也多少带动产业谷底反弹。

其实,这几年较具话题性的卖座国片走的几乎是青春成长的路数,例如2008年的《九降风》丶2009年的《艋舺》丶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2012年的《女朋友。男朋友》。除了日趋精进的行销能力与票房意识等外在因素,显然,青春成长故事总能普遍掳获观众的心,学生时代的酸甜恋情其实不分同性丶异性,因为失落而带来的领悟与成长也无关性别,如果,同志的面貌只出现到某个程度就停止的话。

必须强调的是,台湾的同志电影并不完全局限于青春成长题材,同样处理青春题材的同志片,如周美玲的《漂浪青春》也多少扩张了同志的生活面貌。但不可讳言,这四部片的卖座力与知名度的确占据了同志形象的诠释权,亦有其影响力。更指核心的提问或许是,主流商业电影里的同志意味着什么?观众看到的到底是一个类型符号还是活生生的人?同样的青春故事说了再说,若没有深化叙事层次丶复杂化生命经验,电影里的年轻同志不仅无法长大,甚或成了定了型的好商品,其实可惜了从90年代开始累积的同志文学丶性/别论述丶运动成果等文化资本。

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同志的婚姻权丶领养权的讨论正沸扬发生,述写同志父母丶彩虹家庭丶酷儿小孩的电影也逐渐出笼,同样「青春」,但焦点已从认同政治的辨识走向争取公民权利。青春也许是永恒不败的题材,但台湾主流同志电影对于青春的想像是时候长大了!




本文原载:《关不住的春光:华语同志电影20年》


书籍资讯

《关不住的春光:华语同志电影20年》

作者:程青松 主编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1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8845435

《青年电影手册》(第五辑)(张国荣纪念版,华语同志电影20年特辑)
作者:程青松 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语言:简体中文
ISBN:9787508632759

请选择新闻及专栏版本

精选个人档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赞好

合作伙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