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記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7 Aug 2009

兩位老同志長達半世紀的愛情悲歌

2005年,那會我還在網絡公司跑業務。一天去個客戶那裡,在工業區坐車時遇到一對可愛的老人。他們引起的注意,是因為車上很多人對他們指指點點。

我詢問旁邊人怎麼回事,一個人告訴我說他們不正經。那一刻我心裡明白了一些。當我看到別人對這對老人指指點點的時候,心裡替他們難過。

當時,其中一位老先生攙扶著另外一位老先生上車,一上車就有人說,「真倒霉,和這樣的人坐一趟車。」他們上車後座位只有一個了,別人對他們說三道四,他們好像習慣了一樣裝做沒看到。在我聽到旁人告訴我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主動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他們,(這時有人告訴我別把座位給他們坐,我沒有去理會)兩位老人向我投來感激的目光。那一刻我心裡好溫暖。那天晚上在網上我把這事告訴了兩位好友。他們叫我去看看這對可愛的老人。

在一個禮拜天,我提著一些橘子和蘋果去看望這對老人。他們就住在那個工業區邊上的一個池塘邊。那是座簡陋的木房子,池塘裡有群鴨子。我敲開門,兩位老人看到我,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告訴他們我來的目的,其中一位老人開口了,雖然方言很重,但我還能聽得懂。他說知道我理解他們,因為從來沒有人給他們讓坐位還來看他們。我告訴他,現在像他們這樣的有很多很多。我告訴他我想知道他和另外一位老先生的故事,那天中午我在他們這裡吃的飯,兩位老人和我講了他們的故事。

應霓(化名)1932年出生,2005年73歲;于凱(化名)1933年出生,2005年72歲。1951年他們去參加抗美援朝,當時應霓21歲,于凱20歲。于凱是東北哈爾濱人,父母都死在日本人手下,是個孤兒。兩個人是在抗美援朝前線認識的,當時在一個班。應霓很照顧于凱,兩個人關係非常好。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應霓腿上中槍了,于凱背著他。到了安全地帶時應霓發現于凱肩膀上也中了槍。應霓有著說不出的感激和感動。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應霓回國了,于凱則留在朝鮮和當地的一個女子結了婚。婚後幾年,于凱並不快樂,因為他當時留在朝鮮的原因是自己是孤兒。當年有些政策。于凱總想起應霓,還有就是對祖國的思念。于凱婚後有一個女兒,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回國。1960年于凱終於回到祖國,他做過石油工人,也做過煤礦工人,同時一直在找應霓。他問過很多戰友,只知道應霓是浙江金華的,其他的就都不知道了。

應霓回國後在部隊呆了幾年,復員回家到縣裡武裝部工作。他回國後常想起于凱,有時候想得徹夜難眠。眼看30歲的人了,別人給他介紹對象他覺得很反感。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父母也替他著急經常催他,他自己也有點無可奈何。

于凱在回國的第三年決定去找應霓。他千里迢迢從東北步行走到浙江,這一路走了兩個多月。到金華以後通過打聽,他知道在金華某縣城武裝部有個叫應某的,和應霓的名字一樣,但不能確定是不是同一個人,他於是到了這個小縣城。

當時要下班了,應霓拿著油票去買煤油。他走到大門口碰到了來尋找他的于凱。兩個人見面的那一刻都不敢相信這是真事,兩個人熱淚盈盈地擁抱在一起。那天晚上兩個人徹夜難眠,講了一夜的話。分開後的種種想念,講到動情時兩個人都哭。到最後只是彼此的擁抱。




他們兩人的事情在那個年代是不能說出去的,況且應霓一直沒結婚,已經引起各種猜測。所以應霓通過關係把于凱安排到一個公社當治安員。到了晚上,于凱步行6公里回應霓的宿舍睡覺。就這樣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兩年。這兩年應霓的父母勸他找對象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但還算是平靜地度過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因為兩個人的關係「不清不楚」,有人舉報說兩個人「不正經」,是「二尾子」。紅衛兵把他們兩個抓起來掛著牌子去遊行,牌子上寫著「打倒流氓」。

在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們兩人除了下地勞動、讀《毛澤東語錄》,還時不時拉出去被審判、遊街。一次審判時人們把于凱的腿打斷了,晚上兩人關在「牛棚」裡想死的心都有,而應霓的父母在這次浩劫中相繼死去。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了,應霓恢復了原有官職。于凱則到一個商店當了售貨員。此時兩人都已經40多歲了。應霓的哥哥、姐姐們勸他找對象結婚,都被應霓回絕了。他只有一句話:「文化大革命都闖過來了,還有什麼怕的。」為此他的哥哥、姐姐都和他斷了關係永不聯系、永不相認。他的哥哥說:「不知道祖上造了什麼孽,出了這樣敗壞門風的不孝子。」

故事到此應該說已經結束了,但還有一個小插曲。1995年,于凱的女兒曾回國內找他,還在中央電視台的《天涯共此時》發尋人啟示。于凱和他女兒聯系上,他女兒曾要求于凱回朝鮮,但于凱拒絕了。當女兒知道他和應霓的事情後,再也沒有找過于凱。

應霓退休後,兩人生活在離村子不遠的池塘邊。應霓每個月有幾百塊錢退休金,還養鴨子去菜場去賣,用這些經濟來源維持生活。他們從認識在一起相守了42年。

或許我和這對老人有緣吧。那天在車上碰到他們,是應老帶著于老去看病。2006年春節回家前我又去看望這對老人。春節回家晚回來一個月,回來以後也比較忙,不忙了才想起再去看看這對老人。可是等我去了,那裡已經是物事人非。工業區擴建,原有的池塘填平了。老人曾經住的小木屋也沒有了。我不止一次去問附近一些人他們搬到哪裡去了。有人告訴我于凱春節時去世了,不知道應老去了那裡。我感覺很遺憾,心裡說不出的酸楚。現在快2009年了,我一直惦記著這個事情,想想還是把他們的事情寫下來。不管怎麼樣算是留給自己的紀念。不知道他們是否都還在人間?希望他們過得好!

他們居住在浙江永康市,2005年時他們住在一座漁塘邊的小木房子裡,年底他們的住處因工業區擴建被拆除,他們的住處為花街鎮花川工業區。

如果健在,應老先生今年77歲,于老先生76歲。也有傳聞稱于老先生在2006年左右去世了!懇請浙江永康本地的朋友們,有誰知道這倆位老人的近況,請與我聯系!

希望能找到他們,記錄他們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本文原載:淡藍網和中國雅虎資訊

讀者回應

1. 2009-08-26 11:09  
What a sad story... The saddest thing is that society is making life hell for these two innocent people.

What did they do wrong?

I think people should THINK before they open their traps and hurl abuse at others or discriminate another human being.
2. 2009-08-26 19:09  
no matter what, I believe both of them lived a happy life together, without any regrets.
3. 2009-08-30 01:53  
所以呢......請不要隨便說世界上沒有真愛呢.......
只是未遇到吧~~
遇到的人,就要好好珍惜啦......兄弟姊妹們, 加油啊!!
4. 2009-08-31 03:27  
能夠一起﹐可能已經不是所謂的愛情*悲歌*了。

個人認為關係長短和關係質素不一定成正比﹔但他們明顯沒有放棄對方。

對很多認為“身邊有人==幸福”的人來說﹐這一對可能才是幸運兒。

祝福無論在世、離世的兩位﹐平安、快樂。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Social

請選擇新聞及專欄版本

精選個人檔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讚好

合作夥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